<div dir="ltr"><br><div class="gmail_quote">ChangZhuo Chen (陳昌倬) <<a href="mailto:czchen@gmail.com" target="_blank">czchen@gmail.com</a>> 於 2015年5月25日 週一 下午7:30寫道:</div><div dir="ltr"><div class="gmail_quote"><br><blockquote class="gmail_quote" style="margin:0 0 0 .8ex;border-left:1px #ccc solid;padding-left:1ex">On Sat, May 23, 2015 at 01:09:50AM +0000, Cheng-Chia Tseng wrote:<br>
> RJ Hsiao <<a href="mailto:rj@ubuntu-tw.org" target="_blank">rj@ubuntu-tw.org</a>> 於 2015年5月23日 週六 上午1:28寫道:<br>
> > 如果 Tryneeds 本身就有在協助跨 distribution 甚至是跨平台 FLOSS 的 L10N,我覺得可以直接投入並增(挖)加(坑)<br>
> > Tryneeds 所 cover 到的 FLOSS 專案<br>
> ><br>
><br>
> 同上面對四元的回覆,Tryneeds 並不適合在上游已經開放大眾貢獻的情況下又自己 host 專案翻譯,除非可以說服群眾只參與 Tryneeds。<br>
<br>
l10n-tw 可以做到哪些事是目前 Tryneeds 做不到的?<br></blockquote><div> <br></div></div></div><div dir="ltr"><div class="gmail_quote"><div>來講一下目前的自由軟體翻譯貢獻群的概況好了。以前翻譯的貢獻者主要都參與 zh-l10n malinglist,但後來一度被 spam 攻佔,GNOME 前翻譯協調者,也就是香港的 Abel 另外開了 chinese-10n 的 googlegroups 作新的討論處。<br><br>當
我開始參與自由軟體翻譯時,zh-l10n 的 mailing list 是很少有討論、交流的,chinese-l10n
相對活躍一些,所以我把我主要翻譯的專案其 mailing list 都指向 chinese-l10n,讓 chinese-l10n
成為目前自由軟體翻譯主要的討論地。<br><br>至於 l10n-tw 目前還僅只是個名稱,是我在 chinese-l10n 中提出的 l10n 支援站構想下的一環,想要讓所有在地化貢獻者能聚在一塊、共享資源的團體名稱。目前僅用於 github 上,下轄幾個字型專案而已,是「臺灣自由軟體在地化群體」的概念性稱呼,未來打算把一些改善自由軟體在地化貢獻的計畫都放在 l10n-tw 的概念名稱下。<br><br>所以你問 l10n-tw 可以作到哪些事是 Tryneeds 做不到的?我只能回答 Tryneeds 不過就是又一個可以多人翻譯的代管平臺 (類似 Pootle、Launchpad),方便臺灣群眾翻譯而已。翻譯管理員仍然要自更新樣板、自行傳回上游翻譯,而且如果遇到已經有人在上游貢獻過了,還會有整合上的麻煩。<br><br>而 l10n-tw 就目前而言,只有既有開放字型的修改專案,還沒有任何新創的東西,目前有真正在執行這個概念的人也只有我,而我也是可以管理一些翻譯的,所以我也可以決定那些翻譯是不是要放在 Tryneeds 平台,因此 l10n-tw 能做的事可能比 Tryneeds 能做的事還要多。<br></div></div></div><div dir="ltr"><div class="gmail_quote"><div><br></div><blockquote class="gmail_quote" style="margin:0 0 0 .8ex;border-left:1px #ccc solid;padding-left:1ex">
> > 1. Wiki<br>
> > 這邊的困難點在於高門檻+低報酬+好像沒什麼需求,還有條目來源...吸引不到貢獻者<br>
> > Wiki 這塊完全處於一個年久失修的狀態,之前協助處理這部份的文件組長 CrBoy 每次談到這邊都表示心有餘而力不足<br>
> > 還有,我一直覺得能不能直接針對 <a href="https://wiki.ubuntu.com/" target="_blank">https://wiki.ubuntu.com/</a> 的內容進行 L10N ?<br>
> ><br>
><br>
> 我爬過文件,目前 ubuntu wiki 上沒有任何記載可以對 wiki 做 L10n,或該如何 L10n<br>
> 的內容。真有的有共識朝這個方向走,我們也可以直接詢問 ubuntu wiki team 的意見。<br>
<br>
wiki 的內容我大略掃過一遍,問題比較大的是資料沒有跟著更新。像是<br>
"如何升級到 12.04" [0],以及 "DEB 套件打包指南" [1],以及許多 dead links。<br>
<br>
我的建議是目前先只專注在以下幾點:<br>
<br>
1. Windows -> ubuntu 的轉換<br>
2. 輸入法<br>
3. 中文字型<br>
4. 常見問題處理<br>
5. 如何回報問題<br>
<br>
其他部份就先封存。<br>
<br>
[0] <a href="http://wiki.ubuntu-tw.org/index.php?title=HowtoUpgrade" target="_blank">http://wiki.ubuntu-tw.org/index.php?title=HowtoUpgrade</a><br>
[1] <a href="http://wiki.ubuntu-tw.org/index.php?title=DebPackaging" target="_blank">http://wiki.ubuntu-tw.org/index.php?title=DebPackaging</a><br></blockquote></div></div><div dir="ltr"><div class="gmail_quote"><div><br>同意。<br><br>要不要把想法直接放上 hackpad?<br><a href="https://ubuntu-tw.hackpad.com/oSN1Sxi56De" 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buntu-tw.hackpad.com/oSN1Sxi56De</a><br> </div></div></div><div dir="ltr"><div class="gmail_quote"><blockquote class="gmail_quote" style="margin:0 0 0 .8ex;border-left:1px #ccc solid;padding-left:1ex">
<br>
> > 3. 組織<br>
> > 這個算是目前急需的吧...但是最重要的問題點還是注入新血<br>
> > 要說社群不斷擴大...我近幾年的感想是社群在萎縮<br>
> > 組織的再造是目前急需的,同時要準備 re-approve/re-Verify 為 Official Loco<br>
> > Team...這個前年有在準備資料到現在好像都沒完成 Orz<br>
> > 還有我覺得應該可以弄個名冊...<br>
<br>
名冊直接弄個 google forms ?然後順便加上可以幫忙的部份,像是:<br>
<br>
- 翻譯<br>
- 指導如何翻譯<br>
- 打包<br>
- 指導如何打包<br>
- 管理論壇<br>
- ...<br></blockquote></div></div><div dir="ltr"><div class="gmail_quote"><div><br>同意。<br><br>也建議直接把想法寫在 hackpad 上。<br> </div></div></div><div dir="ltr"><div class="gmail_quote"><blockquote class="gmail_quote" style="margin:0 0 0 .8ex;border-left:1px #ccc solid;padding-left:1ex">
<br>
> 社群是包含使用者的,當市面上 ubuntu 的書籍越來越多,就代表 ubuntu 越來越受歡迎,使用者也越來越多,實質上就是社群越來越大。<br>
><br>
> 然而會參與論壇、參與活動、甚至參與貢獻的人數多寡,則視參與程序良善與否,當程序效率越差,能攻頂的人自然就少了。這就是為何要 ramp-up 了。<br>
<br>
攻頂的人不一定會參與論壇、參與活動,所以也很難說人數是變多變少。許多人是<br>
只做事不說話的。<br>
<br>
> > 4. 活動<br>
> > 目前算是有持續進行的就是半年一次的 Release Party 了...目前這幾次嘗試以 Install Fest. +聊天打屁的模式進行<br>
> > 活動組目前沒什麼人,感覺就我一個,辦活動時再看看有沒有朋友願意幫忙...我頗希望能改善目前的情況<br>
<br>
Release Party 我建議是改成 Beta Bug Squash Day。這樣至少新版出來的時候不<br>
會遇到一堆輸入法,中文顯示,翻譯的問題。<br></blockquote></div></div><div dir="ltr"><div class="gmail_quote"><div><br>+1<br> </div></div></div><div dir="ltr"><div class="gmail_quote"><blockquote class="gmail_quote" style="margin:0 0 0 .8ex;border-left:1px #ccc solid;padding-left:1ex">
<br>
<br>
--<br>
ChangZhuo Chen (陳昌倬) <<a href="mailto:czchen@gmail.com" target="_blank">czchen@gmail.com</a>><br>
<a href="http://czchen.info/" target="_blank">http://czchen.info/</a><br>
Key fingerprint = EC9F 905D 866D BE46 A896 C827 BE0C 9242 03F4 552D<br>
</blockquote></div></div></div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