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Ubuntu-TW 290] Re: ubuntu 台灣社群 ramp-up 提案
Cheng-Chia Tseng
pswo10680於gmail.com
Sat 五月 23 01:09:50 UTC 2015
RJ Hsiao <rj於ubuntu-tw.org> 於 2015年5月23日 週六 上午1:28寫道:
> 我覺得是這樣啦~
> L10N 的部份的確很適合有個組織做橫向整合,並協助將這些翻譯的貢獻導向合適的 upstream
> 四元提的應該是跟這些計畫提議合作,或是直接加入並推廣吧?畢竟應該要避免做重複工作
>
這是當然。所以 Launchpad 中 ubuntu 正體中文翻譯團隊的主頁說明裡,也有強調請盡量只翻譯 ubuntu
自有的翻譯,其他上游翻譯請從上游著手的,一直以來都是這麼做的。
> 如果 Tryneeds 本身就有在協助跨 distribution 甚至是跨平台 FLOSS 的 L10N,我覺得可以直接投入並增(挖)加(坑)
> Tryneeds 所 cover 到的 FLOSS 專案
>
同上面對四元的回覆,Tryneeds 並不適合在上游已經開放大眾貢獻的情況下又自己 host 專案翻譯,除非可以說服群眾只參與 Tryneeds。
>
> 剩下的我針對 Hackpad 上面的大標題一個一個提我的想法:
>
>
> 1. Wiki
> 這邊的困難點在於高門檻+低報酬+好像沒什麼需求,還有條目來源...吸引不到貢獻者
> Wiki 這塊完全處於一個年久失修的狀態,之前協助處理這部份的文件組長 CrBoy 每次談到這邊都表示心有餘而力不足
> 還有,我一直覺得能不能直接針對 https://wiki.ubuntu.com/ 的內容進行 L10N ?
>
我爬過文件,目前 ubuntu wiki 上沒有任何記載可以對 wiki 做 L10n,或該如何 L10n
的內容。真有的有共識朝這個方向走,我們也可以直接詢問 ubuntu wiki team 的意見。
> 我覺得這方面 Mozilla 做得不錯,畢竟文件資源有集中,社群成員的管理也有集中...
>
> 題外話,我覺得 Ubuntu 這兩方面頗分散的,似乎不太在乎各地社群的營運?或是他們其實有類似的機制只是我們應該要主動參與?
>
Ubuntu wiki 當然有自己的運作方式,但確實不太管 L10n
的。沒錯,參與機制一直都有,所以即使原本沒有這個東西,當然還是可以要主動參與去討論出新東西的。
>
> 2. 論壇&網站
> 記得之前有跟 Drupal 台灣社群合作把系統轉移到 Drupal 的計畫,不知道現在的情況?
> 我覺得除了轉移系統之外,把帳號跟 Ubuntu One 做整合也是不錯的
> 還有就是把機器人驗證機制建立起來...目前看起來只要有登入就可以直接發文...
>
> 另外,我個人的額外想法是,把首頁跟論壇分開...
> 還有關於無法升級的老舊論壇系統,比較偏激的作法是,把舊的論壇漸進的封存,改採用新的論壇系統
>
>
> 3. 組織
> 這個算是目前急需的吧...但是最重要的問題點還是注入新血
> 要說社群不斷擴大...我近幾年的感想是社群在萎縮
> 組織的再造是目前急需的,同時要準備 re-approve/re-Verify 為 Official Loco
> Team...這個前年有在準備資料到現在好像都沒完成 Orz
> 還有我覺得應該可以弄個名冊...
>
社群是包含使用者的,當市面上 ubuntu 的書籍越來越多,就代表 ubuntu 越來越受歡迎,使用者也越來越多,實質上就是社群越來越大。
然而會參與論壇、參與活動、甚至參與貢獻的人數多寡,則視參與程序良善與否,當程序效率越差,能攻頂的人自然就少了。這就是為何要 ramp-up 了。
>
> 4. 活動
> 目前算是有持續進行的就是半年一次的 Release Party 了...目前這幾次嘗試以 Install Fest. +聊天打屁的模式進行
> 活動組目前沒什麼人,感覺就我一個,辦活動時再看看有沒有朋友願意幫忙...我頗希望能改善目前的情況
>
> 之前由使用者自行發起的 Ubuntu 台北領航小聚每月一次依附在 TOSSUG 聚會,今年開始也沒有消息...除此之外各地的小聚目前是停擺的
> 我認為原因在於各地有自己的 LUG,獨自舉辦聚會吸引不到人也就算了,以台北的現狀是幾乎每天都有聚會,可能一天就有2個以上...
> 我個人認為小聚融入到各地方 LUG 也沒有不可以,有舉辦大活動就好...
> 或許比起花心力在既有 LUG 的地區另外弄個小聚,主動引領各地使用者參與附近地區的 LUG 聚會會是比較好的選擇?
>
同意!
> 題外話,我覺得 CTLUG 有點封閉...
>
確實…
>
> 翻譯的工作坊是不錯的提議,Test Day 相較來說不太好,考量到很多問題不是當天能發現的情況,而且 Ubuntu 要測試的點其實很龐大...
>
最主要目標測試基本的中文環境,例如輸入法是否可以開箱即用、中文顯示有沒有問題、中文的介面翻譯是不是都到位了… 這些。
> 我比較偏向鼓勵/宣傳大家安裝 Beta 來測試,並透過內建的回報機制回報問題,當然暫時解決方案的紀錄是需要的
>
同上。
> 打包的 Workshop 可以有,但是我認為這個應該比較歸類為非常態的活動
>
> 還有我希望能弄個表單來建立名冊+引導新人加入,也鼓勵他們上去註冊 Launchpad 並加入上面的 Taiwan Loco Team 群組
>
很好啊!
> 其他補充
> 1. 目前的 mailling list 對新手來說有點難以閱讀跟參與,以前或許可以用 Google Group
> 當皮,但是現在沒辦法了...不知道有沒有類似的服務?
>
就老派一點的觀點來看,實務上國際專案都還是在用 maling list、IRC,再初階一點就是
forum,所以可能還是要完善文件直接寫好參與的詳細步驟出來比較妥當。
> 2. 雖然目前看起來有分組,我覺得比較適合不要分組,由各組/活動負責人號招志願者參與活動籌辦/工作認領
> 3. 之前辦活動有義賣取得一些款項,我覺得應該要存到銀行戶頭,並製作公開的收支表單?
>
公開透明是最好的。
> 總(抱)結(怨)
> 目前我覺得組織的再造及新血的加入很重要,不過我覺得目前 Linux 使用者很常在各 distribution 之間跳來跳去,從 Ubuntu
> 跳出去然後不再跳回來的也是不少...
> 再加上 Ubuntu 目前樹大招風,一直被其他 distribution 的使用者戰...也很大程度的影響新血加入的意願啦...
>
因為樹大,不管是 Valve、Spotify、Opera 都優先支援
ubuntu,所以目前也是最方便使用的平台,所以新血一直都會有的,這點就可以稍微放寬心了 。
-------------- 下一部份 --------------
抹去了一個 HTML 附加檔...
URL: <https://lists.ubuntu.com/archives/ubuntu-tw/attachments/20150523/2ef99484/attachment.html>
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Ubuntu-TW
mailing list